近日,2艘万吨巨轮“比亚迪合肥号”和“开拓者1号”相继抵达巴西港口,共运载上万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截至目前,比亚迪8艘滚装船已有4艘投入运营,助力中国汽车出海。

  今年以来,汽车出口保持增长势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汽车累计出口193.7万辆,同比增长6%。紧抓发展机遇,中国汽车企业正以全球视野布局研发中心、建设工厂,以“技术输出+本地化生产”扎根海外市场,开启构建本地化产业链生态新篇章。

  竞争力日益增强

  中国汽车近年来强劲发力海外市场。2021年,汽车全年出口量终于打破在100万辆徘徊多年的僵局,一举突破200万辆大关。凭借这一成绩,我国成功超越韩国,在全球汽车出口国排名中跃居第三,仅次于日本与德国。2022年,我国全年整车出口量攀升至311万辆,超越德国,晋升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2023年,出口量达到491万辆,首次登上全球汽车出口国榜首。2024年整车出口量达641万辆,同比增长23%。

  出口量连续多年飞跃式增长,背后是汽车产业的群体崛起。刚刚结束的2025上海车展,成为全球汽车新品首发地和技术首秀场,更展示出我国汽车工业在转型升级浪潮下所蕴含的蓬勃活力和拉动市场消费的强大动能。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占有率达68.7%,较上年同期上升8.1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占有率达70.7%,较上年同期上升7.1个百分点。

  出口量增长也直观反映出我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日益增强的竞争力。作为汽车出海最早的探路者之一,奇瑞汽车2001年开启中国轿车批量出口先河,到今年4月份,奇瑞的产品已远销110多个国家,收获超1650万全球用户。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同样成绩斐然,已顺利进入110多个国家及地区。2024年,比亚迪乘用车海外市场销售超41万辆,同比增长72%。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乘用车和皮卡海外市场销量超20万辆,同比增长110%。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副总经理刘加庆介绍,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已经成为新加坡等地全市场销量冠军,也是一些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冠军。

  在2025上海车展期间,中汽协组织开展了“驻沪领馆走进上海车展”活动,收获了积极反响。中汽协副秘书长柳燕表示,参与活动的嘉宾表现出对中国品牌汽车的浓厚兴趣,更表达了加强沟通交流、探寻合作之道的意愿。

  新能源汽车成主力

  我国汽车出口量迎来历史性突破,新能源汽车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关键力量。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新能源汽车出口64.2万辆,同比增长52.6%。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随着汽车产业从成长期迈向成熟期,产业正面临“出海”和升级的新机遇。“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发展迅速,正在引领着全球向电动化转型,而在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发展历程中,‘出海’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作为最早一批“走出去”的商用车企业,北汽福田海外事业部副总裁徐成新表示,北汽福田将进一步深化国际化进程,以“贸易+分销”的模式实现属地化运营,进而全面国际化,计划到2030年出口销量达30万辆,其中30%为新能源产品。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为中国车企赢得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权,使得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力方向集中在比利时、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巴西和东南亚国家,这些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是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规模优势显现和市场需求扩张,越来越多新能源品牌产品会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将会持续提升。”崔东树说。

  值得关注的是,在汽车出口规模持续突破的背后,汽车品牌“出海”模式日益多元化。通过国际营销体系建设、投资建厂、品牌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中国汽车持续推进海外市场本土化发展,加快国际产能布局。长安汽车在泰国的罗勇工厂近期正式投产,开启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跨越;奇瑞正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在海外当地开展本地化制造、本地化研发、本地化销售等。

  崔东树认为,从整车出口向CKD(全散件形式)出口转变,推进海外本地化生产体系建设,代表着中国汽车在海外发展迈入全新阶段。


转载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