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22日,以“新格局 新未来——构建智慧补能服务生态体系”为主题的2024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在山西太原召开。21日,在2024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开幕式暨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正式发布了《2023-2024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作为一个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各方主体的积极参与,更离不开国家政策的保驾护航。在这其中,充换电服务平台充当了重要角色。
《报告》分析了不同充换电服务平台的发展路径。其中,“政府监管平台”的主要职能,已经从早期主要为财政补贴发放提供服务,发展为目前的数据统计、支撑规划和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安全监管等方向。
对于“第三方运营平台”来说,互联互通平台的盈利能力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平台基础能力完备的背景下,以流量为核心,商业拓展成为趋势,平台可通过推荐车电消费品、增值产品、生活用电捆绑交易及异业引流等方式拓展用户端的商业能力。同时,充电运营商可通过流量变现和互联网金融服务实现收益。政府政策指导下,平台将利用商业化潜力,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运营平台”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报表分析,整合系统数据;二是可视化分析,增强数据分析能力;三是场景分析,构建全生命周期模型,评估投资收益;四是智能化应用,包括运营管理、智能运维、安全管理和增值服务。这四个阶段是提升充电服务质量和产业秩序的关键。
大会现场商业模式适用场景解析
一个新的应用场景,可能引发产业跃迁,也可能催生一个新的产业。目前,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商业模式还在逐步演进中,《报告》总结了不同商业模式的五大适用场景。
一是“城市公共充电场景”,在该场景下应用较多的是虚拟电厂、换电模式、光储充一体化模式、配送式储能移动充电模式等。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规模的不断增长,公共充电场景下的商业模式将更加多元、丰富。
二是“居住区充电场景”,该场景仍然以私人充电桩为主,社区统建统营模式、目的地充电模式、车网互动模式、储充一体模式、配送式储能移动充电模式等还在探索向规模化推广应用的阶段。
三是“高速服务区充电场景”,该场景以快充服务网络为主,换电模式、光储充一体化模式、应对节假日服务保障的高速服务区充电模式也开始逐渐快速推广应用。
四是“单位内部充电场景”,该场景主要是目的地充电模式,虚拟电厂和车网互动模式也在应用探索阶段,也有部分运营商在尝试其他多种充电运营模式应用。
五是“专用停车场充电场景”,在该场景下应用较多的是换电模式、光储充一体化模式、车网互动模式、虚拟电厂等模式。
政策助力充电产业狂飙
近几年,我国充换电基础设施产业持续高速增长,有力支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市场的快速发展。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了1188.4万台,同比增长了49.4%。其中,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了339.1万台,同比增长了34.3%;私人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为849.3万台,同比增长了56.4%。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的持续高增长,离不开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近年来,国家多部门联合发布多项政策,加速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居住区、高速服务区、公路沿线、公共及县乡等多个领域,并注重县乡区域的补短板和示范引领。
发展至今,国家政策在推进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升级转型中取得了阶段性成功,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充换电服务网络。下一步,政策导向将注重分场景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从提升充电设备质量、加强地方充电运营管理和提升用户充电体验等方面推进产业品质提升。
与此同时,国家在推进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应用方面也不遗余力。目前,我国正积极推动充电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创新,如快速充换电、大功率充电、智能有序充电、无线充电、移动充电和光储充综合能源等,并致力于构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信息流、能量流双向互动体系,以支持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报告》预计,未来的政策导向将会更加注重分级补贴、充电安全和标准法规建设。其中,在财政补贴方面,随着充换电设施奖补政策逐渐分级化,未来将进一步细化标准并精准补贴,同时调整地区性奖补政策以贴合当地特点;在充电安全方面,国家通过发布《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等标准,强化充电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同时各地方也在积极完善政府监管平台功能,注重安全的监管;在标准法规建设方面,为进一步推动充电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运营,地方开始通过立法的方式规范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行为。
多个政策的陆续落地,对引导充电基础设施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正处于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也更加注重全面覆盖以及整体服务品质的提升。